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民族复兴、增进人民福祉的高度,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,深刻论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、工作方针、重点任务。
在会上习总强调“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”,即从“末端治理”变为“源头治理”,“没有全民健康,就没有全面小康”。营养保健行业迎来最强发展战略机遇期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,在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中引起强烈反响。大家认为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,这是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,吹响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号角。
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,人民共建共享。这表明,我国对健康问题的重视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为国民健康问题提供了统筹解决方案,努力让健康福祉惠及全民。
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晓峰说,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,健康长寿已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,健康GDP也成为新的关键词。科学研究表明,控制健康危险因素,可以降低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。但是,吸烟、过量饮酒、体育运动不足等危险因素依然广泛存在,而要解决这些问题,需要多部门密切协作、全社会共同发力。
“健康中国,营养要先行。”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说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。从2015年开始,我国已将每年5月的第三周定为“全民营养周”,其目的在于汇聚社会力量,传播正确的营养知识。在国家营养改善行动中,必须加快营养师队伍的建设,为公众提供更好的营养指导。
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。这意味着,医务工作者必须率先转变观念,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,关注生命全周期、健康全过程。
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谷晓红说,未来十几年,慢性病在中国将出现“井喷式”爆发。这些慢性病大多数是可以预防或早期干预的。必须从“疾病医学”向“健康医学”发展,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,将“末端治理”变为“源头治理”。
北京朝阳医院理事长封国生表示,当前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,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,加强疾病预防和早期干预,加大慢性病筛查力度,健全治疗、护理、康复及医养结合机制,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需要承担的责任。作为公立三甲医院,要充分发挥专科优势,与基层医院密切合作,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,推进分级诊疗,规范慢性病管理,为患者提供优质、均质、连续的健康服务。
四川成都市医改办副主任黄辉说,我们既要大力发展健康事业,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健康需要,又要充分发展健康产业,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健康服务需求,形成两轮驱动、功能互补的大健康服务体系。发展健康产业,是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,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。我国健康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,市场需求巨大,完全有条件成长为支柱性产业,为我国经济转型作出更大贡献。
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局长于鲁明说,北京将进一步探索“互联网+医疗”,创新医疗服务模式,优化医疗服务流程,完善非急诊全面预约等举措,提高公众就医获得感。同时,以公益性为导向,完善市属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评价体系;强化公立医院内部运行管理,探索制定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和经营风险管理办法,促进医院转变经营理念,降低公立医院运行成本。
河南省焦作市卫计委基层科科长赵青说,分级诊疗不仅仅是基层的事,也需要大医院转变办医理念,摒弃跑马圈地的思维,真正支持基层,把常见病留在基层,把适宜技术教会基层。
发挥中医药“治未病”优势“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” 2015年2月15日,习近平在西安调研时,曾来到雁塔区电子城街道二O五所社区一家中医馆,他表示,“很多患者喜欢看中医,因为副作用小,疗效好,中草药价格相对便宜。像我们自己也喜欢看中医。”
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中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,坚持中西医并重,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、协调发展,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这一重要论述是对中医药发展思路的新定位、新认识,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确立了新坐标、指明了新方向。
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田兴军说,将按照“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”的工作思路,以健康产业为核心内容,科学规划发展目标,统筹优质中医药资源,扶持重点项目建设,深入推进中医药医养融合,带动中药材种植、生产以及中医医疗、康养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,形成全产业链整体推进的科学发展新模式。
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,康健人生一直坚持在“治未病”领域中探索和前进。当前,我国国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,康健人生从弘扬中医中药养生文化做起,创办“全民健康养生节”,并为了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上的优势,推进中医理论转化和科技创新,将会为中国老百姓提供更多中医药成分的高品质营养健康品,推广全民健康工程,让中医药造福更多百姓。